
常见心理健康问题
View English version of “Common Emotional Health Issues” page
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中,都难免会有压力过大,甚至难以招架的时刻,对於这些额外的压力,每个人的经歷反应都不同:有些人可能会表现愤怒或变得退缩;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行為的改变,例如不太吃东西或饮食过度;有些人可能会转向酒精或其他物质使用以紓解压力。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跡象,以便您可以在自己和他人身上识别出它们。
华人健康计画与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合作,整理了以下资料、建议和资源,希望在您或您关心的人经歷额外压力时提供帮助。这些资源还包括其他常见的心理和情感健康问题,如忧鬱、焦虑和愤怒等,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认识这些症状,并找到应对的方法。
心理健康讲座系列
临床心理师以生活中实际的案例,实用可行的建议,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强化我们的身心健康。
讲座视频
病人健康狀況問卷 (PHQ-9)
这个包含九个问题的问卷,是个简易的工具,可以帮助您了解您目前的情绪、想法或行為是否可能是忧鬱症的症状。第二页的说明会解释如何解读您的分数。
此问卷并不能替代临床评估,无法提供实际诊断。如果感觉持续或恶化,请考虑联繫医疗专业人数获取更多信息和完整评估。
请点击此以下载繁体字版或简体字版.
廣泛性焦慮症量表 (GAD-7)
這個包含七個問題的問卷,是個簡易的工具,可以幫助您了解焦慮症症狀. 第二頁的說明會解釋如何解讀您的分數。
此问卷并不能替代临床评估,无法提供实际诊断。如果感觉持续或恶化,请考虑联繫医疗专业人数获取更多信息和完整评估。
请点击此以下载繁体字版或简体字版.
你所需要知道的忧鬱症
專家回答: 臨床心理師李偉倩
李偉倩 (Dr. Wei-chien Lee) 博士簡介: 普度大學心理諮商博士,史丹福大學博士後研究,全國認證的臨床心理醫師,任教於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。
1. 什麼是憂鬱症?
忧鬱症是常见、但很复杂、也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,会影响到整个人的身心,必须由专业的人员诊断和治疗。忧鬱症有几个大家都需要知道的重点:
- 忧鬱症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,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、感觉、健康、能量、睡眠、饮食、人际关係、工作、对自我的看法、动机、认知能力的运作,甚至安全(如意外、自杀、药物滥用等)
- 忧鬱症可以影响所有的人,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忧鬱症的衝击。
- 忧鬱症的症状每个人不同:有些忧鬱症的人可能没有办法入睡,但是有些人可能会睡得很多,仍然觉得很累;有些人会增重,但有一些人会减重;有些人会觉得很忧伤,但有些人可能觉得很麻木。
- 忧鬱症分很多种:有季节性忧鬱症、产后忧鬱症、焦虑性忧鬱症。
- 忧鬱症的原因不是单一的,通常都有复杂的原因,多重表现方式,对生活会产生全面的影响,另外也要注意有一些疾病症状看起来很像忧鬱症,因此对於有忧鬱症症状的人,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专业的评估和治疗。
2. 什麼是憂鬱症的症狀?
忧鬱症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,如果有以下的感觉持续两週以上,都可视忧鬱症的症状:
- 感觉悲伤、麻木、焦躁、无望、悲观、焦虑、孤单或甚至漠不关心
- 睡眠的改变(睡不着或者是睡很多)
- 食欲的改变(吃很多或没有胃口)
- 无法专注
- 记忆或做决定的方式改变
- 没有精神
- 对活动失去兴趣和动机
- 觉得无望或有罪恶感的念头
- 身体上的疼痛
- 有伤害自己的念头或行為
- 自杀的念头
3. 憂鬱症在華人社區很常見嗎?
華人的憂鬱症比率很難估計,主要因為大家對精神疾病問題視為禁忌,也和華裔怎麼樣看待、表現和處理憂鬱症症狀有關。例如2015年的一份研究(Depression among Asian-American Adults in the Community: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)估計有15.7%的華裔都有憂鬱症,但是在另外一份2013年報告(Depression, anxiety, 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Chinese Americans: a study of immigration-related factors)顯示,在美國出生的華裔,其一生中得到憂鬱症的比例高達23%。
很多华人都经歷忧鬱症,我们需要设法减少因忧鬱症而默默受苦或因此被错认為是懒惰、不肯努力的病人。作為一个有爱心的社区,我们应该帮助那些有忧鬱症的人得到治疗,让他们能够活出他们的生命。
4. 憂鬱症如何診斷和治療?
所以对於有忧鬱症的人来说,得到专业的评估跟治疗,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很多其他生理、心理疾病问题可能出现类似忧鬱症的症状,如甲状腺问题、睡眠问题、失眠、焦虑症等,很多其他精神疾病问题也会被错以為是忧鬱症,因此要由专业人员的完整评估才能够确诊忧鬱症。医疗人员可能会问你问题、安排血检、或让你做完整的评估。
治疗忧鬱症有很多种不同的选择,如心理諮商,可分个人、团体、家庭叁种,还有药物等,医疗人员可能会建议你用运动、饮食、睡眠等辅助的方式来帮助你復原。
5.&苍产蝉辫;什麼是自杀的预警?
请注意自杀的警讯,会因年龄,文化和资源有很大的不同;而且很多人会隐藏这些讯号。因此我们必须採取具体的行动来询问并表达关切。
許多可靠的網站提供如何辨別自殺警訊的信息。根據美國心理健康研究院(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),自殺的警訊包括:
1. 言談提及—
- 想去死。
- 感到极其内疚和羞耻。
- 感觉自己成為他人负担。
2. 感受—
- 空虛、絕望、被困縛,或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。
- 极度悲伤,越来越多的焦虑、焦躁,或充满暴怒。
- 难以忍受的情绪或身体疼痛。
3. 行為舉止突變 ,如—
- 订定赴死计画或搜索死亡的方法。
- 躲避朋友,告别友人。
- 散送重要个人物品,或立遗嘱。
- 从事冒险行為,比如飆车。
- 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波动;吃得多或者睡得少。
- 更频繁地使用毒品或酒精。
6. 我認為我所愛的人有憂鬱症。作為家人或朋友,我可以做什麼?
在你开始採取行动前,请记住,忧鬱症会影响整个人的身心—包括这个人的思维、感觉和判断力。因此,请不要把他们的反应当做仅仅是针对你个人的。记得要对他们和你自己,都要有足够耐心。
你可以採取许多不同途径推进。关键是帮助他知道,你正在关心他;你愿意帮助他变得更好。通常可以以下的的方式来进行:
A. 以關懷和懇切的態度接近,與之溝通,告訴對方因為你很關心他,所以察覺到對方有些讓你很擔憂的情況。
- 不要这样说—「我认為你有忧鬱症。」
- 应这样说—
- 「我最近注意到,你有些变化啊。」(比如,你不怎麼笑了;你好像大部分时间呆在房间裡啊;你怎麼不再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了;你好像食慾、睡眠有变化啊;你的情绪看起来不太一样等等。)
- 「我认识你可有段时间了,你最近的变化让我有点担心你在干嘛呢?」
B. 如果他願意與你分享正在遭受的事
- 倾听,但不作任何评判。
- 不要提供建议,如「你应该这麼做…」
- 听完对方诉说后,与对方分享你听到以下:
- 有许多原因可能导致他说的那些跡象和症状。
- 他有一些异常感或变化,并不意味着就是软弱无力或没有奋发努力过。
- 你想知道,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治疗,因為你很希望对方重新找到自我。
- 如果对方说愿意,你可以打电话给你的家庭医生要求转介,或致电社区机构寻找各种资源。
- 过段时间再去关心对方,询问是否有你可以做的事。
C. 如果對方不願意交談—
- 不要把这视為针对你个人的反应。
- 告诉对方,你很理解他。
- 询问对方,你是否晚点再过去找他?
- 告诉对方,在他有需要的任何时候,你随时愿意倾听。
- 告诉对方,他对你有多麼重要!
- 询问对方,是否有他信任的愿意一吐為快的挚亲好友?
- 為对方提供援助资源,比如,生命热线(尝颈蹿别濒颈苍别)电话,温暖热线等。
你也可以
- 考慮參加“心理健康急救”課程 (Mental Health First Aid) 學習這些技能。
- 查看NAMI 網站,了解更多建議和措施。
- 与你的医生或諮商师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情况。
7.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生?
越早越好! 因為—
- 早期治疗可能带来更好的预后。
- 专业的医疗人员可以提供準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。
- 你会“知道和了解”,而不是“担惊和受怕”。
如果憂鬱症給你或你認識的人在人際關係、工作和家庭帶來麻煩,尤其當你或他在睡眠、精力、食慾、注意力和生命原動力上出現異常變化,請儘早去見專業醫生。「华人健康促进计画」為華人社區提供廣泛的維護精神健康之資源,您可以在网路上找到这些资源。
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有傷害自己的想法—這是憂鬱症常見症狀,立即尋求幫助!撥打911或去最近的醫院急診室,或撥打“全美生命熱線”(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):988&苍产蝉辫;。
引用资料来源:
Kim, H. J., Park, E., Storr, C. L., Tran, K., & Juon, H. S. (2015). Depression among Asian-American Adults in the Community: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PloS one, 10(6), e0127760. https://doi.org/10.1371/journal.pone.0127760
Zhang, J., Fang, L., Wu, Y. W., & Wieczorek, W. F. (2013). Depression, anxiety, 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Chinese Americans: a study of immigration-related factors.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, 201(1), 17–22. https://doi.org/10.1097/NMD.0b013e31827ab2e2
颁贬滨保健电子报
收到最新的健康和医疗讯息、专家建议、活动邀请和课程通知等。
登记
驰辞耻迟耻产别频道
心理健康讲座系列、氣功示範和其他講座錄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