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View English version of “Hypertension may be the result of what you eat” page
厨房裡的咸疑犯 (PDF)
厨房的「咸」疑犯 (PDF)
依照美國心臟協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的統計,55到64歲的人之中,54%有高血壓;35到44歲的年齡層中,也有20%患有高血壓。也就是說,高血壓的罹患率雖然隨著年齡增長,但是高血壓不是「老人病」,不能因為年紀輕就大意。
家医科医师尤文璋指出,饮食习惯与高血压息息相关,「高血压有可能是每天吃出来的」。过量的盐分会打破体内的钠与水分的平衡,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负担,进而导致高血压。
他表示,每天的钠摄取量应该控制在一茶匙(2300毫克)以下,如果本身已经是高血压患者,摄取的盐分应该更少。减少外食、避免加工食品(罐头、香肠、腊肉等)都是降低钠摄取量的方式。
「不看标籤不会知道,鱼露的钠含量这麼高。」尤文璋说,比起在外用餐,自己在家中準备食物已经算是比较能掌握盐分的摄取量,但是很多华人常用的酱料中,钠含量都非常高,稍微下手过重钠的摄取量就爆表,「减少钠的摄取,不是只有少吃盐而已」。
因此,自己做饭时,建议使用橄欖油、黑胡椒、白胡椒、大蒜、葱、薑调味,菜餚依然可以很有风味,但又不失健康。
另外,鸡粉、味精、虾酱、酱油、蠔油、豆鼓酱、海鲜酱、沙茶酱等都是高钠的调味品。例如,每一茶匙的鸡粉就有900毫克的钠,接近一天建议摄取量的叁分之一。咸蛋、咸鱼、皮蛋、香肠、豆腐乳、叉烧、火腿、泡麵、肉鬆、蜜饯等华人常吃的食物,也是高钠含量食品,像泡麵常常一份就接近一天的建议钠摄取量。建议少吃这些食物,真要吃也最好选择低钠的品牌。
除了饮食,生活习惯与高血压息息相关。例如门诊上常看到有人原本高血压,并定期服药,但退休后却常常觉得头昏,一检查发现是血压太低,很可能因為过去工作的压力不復存在,血压变回正常。当然,是否停药、或者减量都必须与医师商量,不能自己随便判断。
醫生小檔案:尤文璋(Edward M. Yu)家醫科。生於西雅圖,6歲時隨父親搬回香港。戴維斯加大遺傳學學士、洛杉磯加大醫學博士、洛杉磯加大家醫科實習、住院醫師訓練。1997年加入El Camino醫院。語言:中文、粵語。
记者李荣/山景城报导
此文最早见於以及華人保健養生電子報 2016年春季版。更多有关「华人健康促进计画」的讯息
Identify your risk factors and what to do if you are at risk.